我院重癥醫學科主要收治多發性創傷、重癥休克、重癥感染、急性重癥胰腺炎、特重型顱腦損傷、高位脊髓損傷、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危重病人。先后開展了經鼻氣管插管和微創氣管切開術、經氣管鏡介入治療術,ARDS實施“肺保護性機械通氣”肺開放”“俯臥位機械通氣”和“高頻振蕩通氣”等,并成功完成了體外膜肺(ECMO)的實驗研究;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標管理、抗生素的合理用藥,標準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篩查及快速培養;X線及胃鏡輔助下鼻腸管置入及胃造瘺實施腸內營養支持,開展有創血流動力學PICCO容量監測管理,集成血液凈化技術,心臟起搏、區域性遠程與移動ICU等,填補湖南省內技術空白2項,懷化市技術空白12項。對急危重癥的診治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危重病人營養支持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critical ill patients
臨床營養支持
通過消化道以內或以外的各種途徑及方式為病人提供全面、充足的機體所需各種營養物質。已達到預防或糾正熱量-蛋白質缺乏所致的營養不良,同時能增強病人對嚴重創傷的耐受力,促進康復的作用。分腸內與腸外營養
腸內營養適應癥
?攝入不足、消化功能低下、吸收功能尚可
?口咽疾病、腸衰竭、胃腸道瘺、炎性腸道疾病、胰腺疾病、腸道吸收不良
?高代謝疾病、燒傷/創傷、感染
?圍手術期處理、術前腸道準備、糾正營養不良
?其它臟器功能障礙、心血管、肝、肺、腎功能障礙
?先天性氨基酸代謝缺陷

腸內營養管飼途徑及優缺點
? 經鼻胃管途徑:胃功能正常,非昏迷及短時間管飼即可過渡到口服飲食。優點是簡單、易行,缺點是返流、誤 吸、鼻竇炎、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增加。
? 經鼻空腸置管喂養:喂養管經過胃幽門進入十二指腸或空腸,返流誤吸發生率降低,病人對腸內營養的耐受性增加。
? 經皮內鏡下胃造口(PEG):在胃鏡引導下經皮胃造口,將營養管置入胃內。減少了鼻咽與上呼吸道的感染并發癥,可長期留置。適用于昏迷、食道梗阻等長時間不能進食但胃排空良好的重癥病人。
? 經皮內鏡下空腸造口(PEJ):在內鏡引導下經皮胃造口,并在內鏡引導下將營養管置入空腸上段,可在空腸營養的同時行胃十二指腸腸減壓,可長期留置。優點是減少了鼻咽與上呼吸道感染并發癥外,減少了返流與誤吸風險,在喂養的同時可行胃腸減壓,尤其適合有誤吸風險,胃動力障礙等重癥病人。

2004年8月X線輔助下首例鼻空腸管置入實施空腸內營養

危重病人腸內營養

燕麥米湯
集成血液凈化技術
.jpg)
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
Combined type bloo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連續性血液凈化是通過體外技術連續、緩慢清除水分和溶質或補充體內(血液內)的某些物質,對臟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各種血液凈化技術的總稱。
1977年Kramer創造了連續性動靜脈血液濾過(CAVH)的技術,將連續性血液濾過引入了血液透析領域,具有劃時代意義。讓人們擺脫傳統的間歇性血液透析(IHD)的觀念進入了“連續性”的技術領域,在急性腎衰的救治中得到推廣應用,從此衍生出一系列清除溶質,對臟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血液凈化技術。
通過30多年的反復探索與實踐,特別是近十余年來,其臨床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已不再局限于替代腎功能,在嚴重感染、創傷、中毒、重癥胰腺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等危重癥的救治中發揮了傳統藥物治療方法所無法企及的效應。連續性血液凈化對炎性介質、免疫復合物、毒素、脂質等清除能力及穩定血流動力學,保證營養補充等方面的作用將給危重病的救治創造條件,使臨床醫師能夠迅速將重癥患者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內環境下,在保證臟器功能的同時,爭取時間對原發病進行積極治療,從而極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我科自2005年獨立開展血液凈化治療后,已成功救治多例危重患者,包括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膿毒血癥、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重癥胰腺炎、急性/慢性心力衰竭、嚴重電解質紊亂、重癥藥物和毒物中毒等,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人工肝支持系統(CRRT技術、血漿置換、血液灌流)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等疾病治療方面亦發揮了關鍵作用。隨著醫療保險制度的進一步普及,經濟承受能力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重癥患者將從這一先進的醫療技術中獲益。
呼吸支持新技術
.jpg)
俯臥位機械通氣

體外膜肺氧合技術
隨著重癥醫學的迅速發展,機械通氣從僅作為肺臟通氣支持治療開始,已發展為涉及氣體交換、呼吸做功、肺損傷、胸腔內器官壓力及容積環境、循環功能,產生多方面影響的重要干預措施;通過有效提高氧輸送、肺臟保護、改善內環境等途徑已成為治療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重要治療策略 ,其臨床應用日益重要,成為危重病搶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機械通氣是借助人工裝置的機械力量,將空氣、氧氣或空氣/氧氣混合氣壓入肺內,產生或輔助患者的呼吸動作,是嚴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間的主要支持治療手段,緊急狀況下,是最重要的一種生命支持技術,為采取針對呼吸衰竭病因的各種治療爭取時間和創造條件。隨著對呼吸衰竭病理生理變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呼吸機的微機化,兩者互相促進,使呼吸機更好的適應患者的病理生理變化。
體外膜肺氧合( 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技術是通過體外循環技術,進行有效呼吸/循環支持,為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復或下一步治療手段的實施贏得寶貴時間的高級生命支持技術。
十余年來,我科先后開展了有創、無創通氣、家庭無創通氣,有創-無創序貫治療,ARDS肺保護性通氣,高頻振蕩通氣,俯臥位、反比通氣技術,并成功完成了體外膜肺ECMO的實驗研究,將通氣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開展的例數、創新性方面居全省前列。
區域性遠程與移動ICU


我省第一個遠程與移動ICU平臺,通過建立以重癥醫學科為核心的急危重癥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院前急救-急診-重癥監護與綠色通道為一體的新型救治模式。建立高性能移動ICU轉運平臺,并通過自主研發的高端音視頻采集設備和專用軟件,有線與無線相融合的網絡環境,與6個縣級醫院及貴州臨近縣市建立區域性可移動式床旁遠程ICU平臺,可從聯網醫院終端獲取患者的影像資料、病程記錄、檢驗檢查結果及會診與轉診的實時圖像,實現了真正的院間床邊遠程會診、床旁遠程ICU、遠程查房、遠程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及院際間危重患者的安全轉運,極大提高了我市及周邊地區危重患者救治的水平與成功率,提升了我市成為五省周邊醫療衛生中心的能力。該平臺被譽為“人民生命的守護神、基層醫師的后援軍”。
MCU(Medium Care Unit)亞重癥監護康復單元
將生命體征平穩卻依然重癥的病人進行集中監護、集中治療和管理,在保障患者疾病有效專科治療的同時,制定科學的康復治療方案,如以氣管導管堵管、拔管和呼吸肌訓練、氣道管理為主的呼吸機脫機中心,以昏迷促醒,吞咽訓練,膀胱訓練為主的早期神經康復,大型手術圍手術前后康復等,對重癥患者早期康復介入有利于治療方法的集成性,有利于減少譫妄,致殘率,從而減少重癥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治愈率。
.jpg)
床旁血流動力學監測與心臟支持技術
重癥超聲作為重癥病人的監測和評估工具,已經成為當代重癥領域的熱點。由于超聲動態、實時、可重復特點,使其不僅用于病情評估,還可進行動態監測,得到一些其他監測手段不能得到的重要監測評估數據,為重癥病人的治療調整提供及時、準確的指導。超聲作為臨床醫生監測快速評估工具被形象地比喻為“看得見的聽診器”,引領著重癥病人臨床治療進入可視化時代。
ECMO是體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簡稱,又稱ECLS。短期維持患者的心肺功能,從而為治療爭取時間,挽救部分垂危病人的生命,是一個很重要的治療手段,ECMO技術的成功開展代表一個醫院,甚至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危重癥急救水平。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是在X 光引導下,經皮穿刺股動脈逆行插入一遠端有球囊的導管放入降主動脈,提高主動脈內舒張壓,增加冠狀動脈供血及心臟輸出的一種機械輔助循環的治療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心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的搶救和治療。

院感控制
.jpg)
感染微生物實驗室
.jpg)
.jpg)
人性化的關懷
.jpg)
.jpg)